台灣學校的費用通常相對較低,這對於預算有限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此外,如果您未來打算在台灣生活和工作,台灣學校可能會更有利於您建立社會和職業關係。
然而,在國外學校學習可以提供更多機會來提高語言能力,並且有助於擴展您的國際視野,接觸到不同的文化和人群。國外學校通常擁有更先進的教學設施、研究資源和教學方法,提供更佳學習體驗與教育品質。
此外,畢業於國外知名學校可能會在全球就業市場上享有更大的競爭優勢,特別是如果希望在國際公司或跨國企業工作的話。這不僅意味著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可能帶來更高的薪水和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
因此,在選擇在台灣還是國外學校就讀時,需要仔細考慮您的個人目標、預算、語言能力以及對異文化和國際經驗的渴望。無論最終選擇了哪一個,都應該確保您的選擇符合個人和職業目標。
GRE,全名 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s,為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考試。由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所研發、舉辦一套系統考試,採機上測驗、適性化測驗,主要是用來測驗考生的邏輯分析能力,整體重視考生對於情境的理解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
如果想去美國讀工科的同學,建議預留時間準備GRE,有了這項成績,申請名校更具有優勢。
GMAT,全名 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為研究生管理科學入學考試。由美國經企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委員會 GMAC 主辦;此考試為評估申請入學者是否適合在商業、經濟和管理等能力的標準化考試,為申請商學院的重要參考指標。
如果想去美國讀商科的同學,建議預留時間準備GMAT,有了這項成績,申請名校更具有優勢。
推薦信必須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師長或主管,因為他們了解申請者的就讀過程、學業或是工作上的表現,並且提供具體、可信的內容。大學時期若有做過專題研究的話,那麼專題的指導教授就會是絕佳人選。另外,如果未來要申請的是跨科系,那麼推薦人最好是與未來要學的專業是有關聯的。舉例來說,大學是念電機系的同學,未來想要申請資工碩士,其中一封推薦信就會建議是資工相關課程的教授寫的。
如果申請者已經有1年以上的全職工作經驗,不妨考慮請公司的組長、主管、經理來撰寫推薦信,因為這些人可以從他們的角度來說明你在職場上的表現、成果、工作態度與人際關係。
假如你找的推薦信人是申請學校的校友,或是你申請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這都會讓錄取委員會對這封信的內容更信賴,加深對你印象。當然回歸最基本的原則,推薦人建議還是以熟人為主,沒有必要千里迢迢找一個和你的專業不相相關的知名人士或是你不熟悉的公司總裁來作為你的推薦人。
1、大學直接錄取
與當地學生一同申請,國外學校申請採用在校GPA、托福或雅思成績,當所有標準都達到申請入學門檻時,代表具有入學的基本資格,但要注意實際錄取仍有一定的風險,建議以高於門檻的表現,才能提高錄取的機會。
2、條件式錄取
學生的在校成績或語言成績未達直接錄取的標準,國外學校會開出特定課程或是考試條件,只要學生在指定期間內達到門檻,即可銜接正式課程,而部分課程可抵免正式學分。
3、社區大學轉學4年制大學
可用較低的成績先申請社區大學就讀兩年,之後再用社區大學的GPA去申請百大名校,若和直接錄取相比的話,錄取率較高,但需自己申請轉學。
4、U-Bridge大學橋2+2
大學橋是一個「轉學到名校的輔導機構」,和社區大學轉學4年制大學的過程類似,差別在於有專門的轉學指導顧問服務、生活輔導,以及部分轉入名校協議。U-Briege僅提供美國2+2轉學,有興趣的同學歡迎聯繫我們了解!
5、預科Foundation
英國和澳洲學制與台灣有所不同,故多數英澳大學會開設一年預科課程以協助國際學生也能順利升讀當地大學,這對於希望提早就讀並將英國或澳洲學校作為目標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選擇(預科可於高二結束後就讀)。